心理咨询需要多久
在开始第一次心理咨询前,有些来访者会问些问题。
最常见的问题是:“心理咨询需要多久?”出现频率远远高于第二常见问题。这很可以理解,毕竟好多中国人对心理咨询不太熟悉,想要在开始之前多一些认识,无可厚非。
我通常没有办法给出精确答复。不是敷衍,而是这个问题涉及到的变量太多。如果问开车去某地要多久,那要综合考虑这个地方有多远、开的是什么车、司机技术好不好、道路是否平坦、晴天还是下雨、路上有没有加油站,然后才能做出回答。心理咨询也一样。
那么,心理咨询需要的时间,跟什么有关呢?变量可以分成三大类。
来访者因素:来访者的期望值、人格基础、领悟能力、成长意愿、社会支持
咨询师因素:咨询师的流派、专业能力、人格健康程度
来访者和咨询师是否匹配
接下来一条一条说。
来访者的期望值
假设小明身体不太舒服,具体表现有这些:最近三天,他受凉感冒了。一周以前,他下楼梯踩空,把胳膊摔骨折了。自从工作之后,他经常加班,精神紧张,得了慢性胃炎。由于他父母都肥胖,吃同样多的东西,他比别人更容易胖。
有一天,小明问医生:“我要多久才能好起来?”那医生很可能要问:“哪种病好起来?”
感冒好起来,需要3-7天。骨折好起来,需要3个月。慢性胃炎,时间可就长了,得慢慢调养。至于比别人容易胖,这是基因决定的,很难改变,只能少吃多运动。
心理咨询也一样。希望做个量表,1-2次就够了。希望缓解某个具体问题引发的情绪,使用认知行为疗法,8-20次差不多(前提是好好做作业)。希望改善亲密关系,50-100次很正常。希望获得人格整体的成长,不太好说,因为每个人对成长的需求不一样。我自己的个人体验进行了3年,还没结束。一些资深前辈咨询师,有很多5-10年的来访者。我听到的最久的心理咨询,是一个德国老师讲的,他的一个个案进行了40年。
有些问题会一直存在,比如一个人的父母都得过抑郁症,他对抑郁情绪比一般人有更高的易感性。这件事很难解决,只能适应,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
来访者的人格基础
同样是骨折,20岁的青年,比70岁的老人恢复快。
同样因为失恋产生抑郁情绪,一个人从小得到了父母很好的照顾,一向情绪稳定,对未来乐观,对爱有信心;另一个人从小被父母抛弃,在养父母家中遭受了暴力,想到未来非常悲观,对爱缺乏信心。前者想要缓解抑郁情绪,通常比后者快。
来访者的领悟能力
严格说来,领悟能力也属于人格的一部分。不过它对咨询进程的影响非常大,所以单独说一说。
领悟能力,也可以叫心智化能力。简单讲就是来访者能够关注内心活动,理解自己和他人在想什么,为什么会这么想,并能把这些理解完整地表达出来。
我遇到过的来访者,领悟能力最强的,只需要咨询师提供一个温暖、共情的环境,自己说着说着就都明白了。领悟能力最弱的,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做一件事,不知道某种情绪如何命名,不知道跟别人互动的时候发生了什么。想要达到同样的咨询效果,前者比后者快。
来访者的成长意愿
去医院看病,通常是病人叙述病情,医生开药,或者病人躺平了让医生做手术。有些人认为,心理咨询跟去医院看病差不多,自己讲讲心理困扰,咨询师提出建议,然后问题解决。但其实不是这样。心理咨询就像咨询师陪来访者一起去TA的内心世界探险,两个人在黑暗中并肩行走,一起摸索,逐渐把未知变成已知,而不是咨询师拖着来访者走。所以,走得快还是慢,有一半由来访者自己决定。
一般来说,成长意愿越强的来访者,改变越快。在认知行为疗法中,积极完成作业的来访者,比不完成作业的来访者改变快。在心理动力学疗法中,虽然不需要完成作业,但遵守设置、投入地探索自己的来访者,比不遵守设置、把咨询当闲聊的来访者改变快。
来访者的社会支持
同样是慢性胃炎,饮食清淡、工作轻松的病人,恢复速度比经常喝酒、压力巨大的病人快。
一周有7X24小时,而心理咨询只占了其中50分钟。生活中发生的其它事,也会对来访者的改变产生影响。有家人、朋友、团体、学校、公司、社区等支持的来访者,会比缺乏这些支持的来访者改变快。
咨询师的流派
认知行为疗法(CBT)时间短,平均8-20次,围绕症状减轻和社会功能恢复进行。当症状减轻到对生活的影响不太大时,咨询就可以结束了。
心理动力学疗法,长程时间久,1-2年很常见,会涉及心理的各个方面。短程大约20-25次,一般集中精力解决一个问题。
本文提到的心理咨询流派,主要是这两种,因为认知行为疗法(CBT)是我们学校擅长的研究方向,而心理动力学疗法是我自己喜欢的。其它流派没提到,不等于它们无效。如果是儿童和青少年出现问题,家庭治疗挺有效的。
咨询师的专业能力
同一个来访者,遇到专业能力强的咨询师,改变快一些,遇到专业能力弱的咨询师,改变慢一些。不过这个事情不绝对,后面会提到匹配的问题。
咨询师的人格健康程度
一般人是用脑、用身体、用技能在工作,我们归根
(文章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