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心理干预系列科普之五
拥抱“压力”
疫情再次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牵动14亿国人的心。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严峻,无论是工作人员还是普通群众,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那么在疫情“压力”的影响下,该如何调整,有效应对呢?
首先,来看看压力是什么?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压力”就是一个人觉得自己无法应对环境变化时产生的负性感受和消极信念。压力源可以来源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物质匮乏、承受艰巨的任务等,压力也可以存在于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学习、与他人的关系中,无处不在。在压力作用下,我们可能出现恐惧、烦恼、担心、不安、沮丧甚至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问题,如果压力持续增大,也有可能导致情绪崩溃甚至发生冲动伤人伤己的行为。
其次,我们该如何正确认识压力,成就自我?
1.压力真的是负担吗?
2021 年(Charles et al.,2021)一项研究发现,跟生活中有压力的人相比,那些生活稳定、没有压力的人,他们的自我感受的确会更好,但是他们普遍在认知测试上得分较低,相当于大脑平均衰老了8年,同时会有更少的积极情绪。也就是说,压力会给你带来两种好处,一是更多的积极情绪——快乐。二是更聪明和敏锐的头脑。
2.压力是前行的阻力吗?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当我们面临一项重大的任务时,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担心,担心无法完成任务,担心达不到预期的结果,担心被人笑话...... 在这些压力作用下,我们大脑处于高速的运转状态,甚至寝食难安。然而,正是有如此多的担心,才促使我们不断的去准备、思考、努力,及时调整工作方式方法,直到圆满的完成任务,那颗高高悬挂的心才可以放下。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压力”正是我们前行路上的“鞭策者”。凯利·麦格尼格尔的《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中提到“身处困境时,压力是可以依靠的资源,而非要消灭的敌人。”
3. 压力和工作表现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每个人能够承受压力的范围因人而异,有的人抗压能力比较强,在巨大压力下仍能够很好的完成任务,有的人抗压能力比较弱,在巨大的压力下会导致情绪崩溃,甚至冲动伤人行为。这与个人人格因素、成长经历、抗挫折、抗压能力等有一定的关系。有人说“你能承受多大的压力,你就能有多大成就”。这里所说的“压力”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压力是动力,压力越大,工作表现越好,越能成就自己。
最后,当面对强大压力时,如何调整?
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个人无法承受时,就需要调动自身资源来应对压力。比如改变对压力的认识、看法,换个角度去重新认识它,就像本次疫情的反复会对我们造成一定的压力,但与此同时,也会强化我们的防控意识,做好自身防护,减少接触暴露的机会,降低新冠病毒感染风险;也可以与压力和平共处,承认压力的存在,去迎接它、直面它、挑战它,能够正确分析压力、处理压力、解决压力,也会从中获得成长;也可以寻求家人朋友的支持,亲朋好友会给我们提供精神或物质的支持,如倾听我们内心的感受或者给予我们实际的物质支撑,都会帮助我们共渡难关。压力调整的方法有很多种,相信总有一种方法适合你。在压力面前与其恐惧,不如拥抱!
当你身处压力,感到困惑难以调整时,请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文章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